第一百零八章 八零年代(17)_快穿之回收站
废文网 > 快穿之回收站 > 第一百零八章 八零年代(1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八章 八零年代(17)

  第一百零八章八零年代(17)

  他们一行三人,花了三个小时,总算到了云河县城。

  冯庚领着来到一家招待所。

  “白教授,云河县是贫困县,就算是县城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招待所,最好的就是这家了,条件有些简陋啊……”

  白教授抬头一看招牌名:彩鸾招待所。

  他就笑了,“挺好挺好!这名字好!就这家!”

  彩鸾招待所就是一个二层水泥小楼。

  他们直接就开了个三人间。

  这三人间里就放了三张木板床,床上铺着条纹床单,每张床的床头有个柜子,另外靠窗又多了套桌椅,四面都是大白墙,水泥地面。

  屋里没有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和冷热水房都在楼道顶头,想洗漱还得带着牙刷牙缸和毛巾去。

  这话江易倒是相信,就他从窗户上往外看,不大的街道上几乎都没啥人了。

  江易拿了个扳手,就钻到了车底下。

  江易当学生穷游时,住过的最便宜的青年旅社都比这条件好。

  “咱们主要考察四个地方,凤台集、凰尾坡、娘娘庙,还有仙迷镇……”

  “我们村里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肯定是吃不起的,会用磨好的小米粉掺杂上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模样都挺怪的,以前就没多想过,这几天,我也跟着看了看明异经,发现没准真有可能跟明异经里那些珍禽异兽有关呢……”

  不过这晚饭也就是大烩菜和馒头,味道只能说马马虎虎而已。

  白教授冲着他们微微一笑,还点了点头。

  他说到这儿,看到冯庚,又加了句,“冯老师的老家跟这里差不多,还是要好一些?”

  就沁城市内的大小饭店都没多少,而且一般最晚也就营业到七点半。

  等听到冯庚说差不多的时候,白教授就点头感叹,“能从这样的条件里出来,考上师专,也是很不容易了。”

  白教授满脸兴致勃勃,“现在还有这种习俗么?冯老师会做吗?”

  冯庚听着就想笑,“还是年轻人胆子大啊!这不光敢开车,连修车都敢上手啊!”

  白教授和冯庚都下了车,冯庚愁眉苦脸地说,“要不我步行去镇上,看看能不能找着车先过来接你们?再想办法把车子也拖过去?”

  小婴儿也就一岁多,黑胖黑胖的,头上还戴了个小花帽。

  白教授的目光落在了他们怀里抱着的小婴儿头上。

  白教授兴致不减,完全不在乎晚饭好坏,刚刚吃过就拿出云河县的地图来。

  “有的,尤其是村里,好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做好几种,光是看着都觉得眼晕,我是没学会……可能年轻些的,都不大会。”

  白教授还要再问,就听到土路的拐弯处,有人过来了。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还没到仙迷镇,车子就抛锚了。

  破破烂烂的吉普车开在泥巴路上,叮叮当当地哪儿都响,江易坐在驾驶座上,都担心它会散架……

  一对小夫妻,抱着孩子,拎着篮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本地人,从后方走过来,路过抛锚的吉普车和白教授他们三个,不由好奇地多看了好几眼。

  那对小夫妻互相看了看,匆匆点了下头,就脚步加快往前走。

  之前从沁城市到云河县城的路就已经很崎岖了,没想到,出了云河县城,那更是坎坷。

  冯庚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对白教授说,“县城里太穷了,总共就三家小饭店。这家卖馒头和烩菜的小饭店还是多亏了挨着招待所,不然没准晚上都不卖饭。”

  冯庚不好意思地谦虚几句,“也是那时候政府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政策好,我上了师专,一分钱都没花过,都是公费补贴的。不然以我家的条件,可是供不起。”

  江易已经从后备箱里,把他带的大背包给拿了出来,拉开拉链,取出了几样工具。

  “让江易先试试吧,咱们去歇会儿!”

  江易在那儿修得起劲,他们聊得也起劲。

  冯庚是本地人,熟练地去买来了三份晚饭。

  虽说一腔热情吧?可就刚刚那段烂到不行的土路,差点把他这把老骨头给颠散了。

  一夜过去,三个人早早地起来,收拾一番就开车上路。

  江易却打开了后备箱,“先不用,白教授,冯老师,你们可以先坐在路边歇一歇,看看风景,我试着修修,没准能修好呢!”

  什么烧烤、k歌、酒吧夜生活啥的,想都别想。

  白教授笑了,“年轻人,有想法,胆子大,心灵手巧啊……”

  万一修坏了,这小伙子能赔得起吗?

  白教授看了看天色,又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土路。

  当然了,这辆破吉普本身也备了两三样家伙事儿。

  就更别说贫困县城里了,冯庚能在六点半买回热乎能吃的饭菜都很不容易了。

  白教授把他老朋友的电话找出来,“你去镇上打这个电话,看看他能不能让人过来帮忙?”

  但江易知道在这儿可没得挑。

  不过他来到这个时代也有一个多月,江家小院连自来水都没有,他也住了好些日子了,因此倒不觉得有什么。

  冯庚看得目瞪口呆,“小江这架势,还挺像那回事儿的啊!”

  白教授看的,正是那顶小花帽!

  “等等,等一等!”

  白教授喊了两声,看到小夫妻没啥反应,就赶紧拉了把冯庚,“快,快帮我叫住他们……”

  冯庚跑过去叫住小夫妻的时候,这两人站住是站住了,但很明显,不知道想到了哪儿去。

  年轻媳妇警觉地护住怀里的婴儿,年轻汉子瞪大了眼睛挡在前头。

  “你们叫俺们,有啥事?”

  冯庚赶紧冲着他们一顿叽哩咕噜地说。

  等听明白了白教授是从首都来的一位大教授,特别有学问的那种,还是来他们云河县考察民风民俗的,这对小夫妻才算是放松了些。

  “我,我就是想……能不能让我看看小朋友的花帽?”

  一顶花帽而已,年轻汉子就把帽子取下来,递给白教授。

  这是一顶粗布缝成的帽子,上头的花纹应该都是手绣。

  白教授长年在首都工作,也接待过不少外宾,送礼什么的,没少去工艺美术商店。

  几乎全国各地的名家名绣,他都是见识过的。

  跟那些名绣比,这绣艺,只能说原始又简单。

  但这小帽的图案,却是白教授从来没见过的!

  这个小帽的帽边一圈儿,是绣了一只只首尾相连的……小动物。

  这小动物集合了龙虾、蝎子、皮皮虾、蝗虫的一些特征,十足的四不像!

  而帽顶呢,却是一只盘旋着的凤凰。

  这种盘旋的五彩凤凰样式,白教授也是头一回见!

  “这个帽子,是谁绣的?”

  白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变调了。

  果然,来云河县是对的!

  这种图案,如果是本地独有的话,那说明凤凰文化,没准就有可能是起源于这里呢?

  听到冯庚的翻译,小媳妇结结巴巴地回答,“我,我绣的。”

  不是吧,她的绣花手艺是不怎么样,跟她娘比差远了。

  她娘从前总是吓唬她,说她要是不好好学绣花,等结了婚会被婆婆笑话。

  可她没想到,婆婆没笑话,这首都来的老教授倒是……咦?

  小媳妇就看到,那位老先生,已经从兜里掏出了一把糖,塞到了她男人的手里。

  “给孩子的!我很喜欢这个帽子……上的绣花,所以想多问问。”

  冯庚翻译完,年轻汉子腼腆地收下了糖,“这个绣花帽我们村的小娃们都戴的,我小时候也戴过……”

  好家伙,这糖纸都花花绿绿的这么漂亮,一看就是首都的呀,他们镇上的供销社,压根就没卖的!

  一颗糖换一顶帽子他都乐意呀!

  小媳妇抱着的黑胖娃娃手里也得了一颗糖,高兴的咧开了嘴,流下了一串口水。

  小媳妇用袖子给娃擦了擦嘴,也接着年轻汉子的话往下说。

  “这个花样是我们这边几个村子的女人都会的,我娘绣得比我好多了呢!”

  江易从车底下钻了出来,试了试发动,发现这台破吉普,它又工作了!

  他正要招呼白教授和冯老师,就看到这两个正在和一对本地小夫妻聊天呢!

  “江易,你看这顶帽子!”

  白教授激动地拉着江易看帽子上的花纹。

  就刚刚,他出了三块钱,把这顶帽子给买下来了!

  江易接过来细细一看,眼睛也不由自主地瞪大了。

  在白教授眼里,这一圈小动物,是四不像,但在江易看来,这不就是龙虫?

  龙虫的特征,这绣样上全有啊!

  他前两天还吃了一串烤龙虫呢!能不知道么!

  而帽子顶上的五彩凤凰,可不就是木叶时代的五彩鸾凤?他不但见过,还养过呢!

  凤凰盘踞在顶,周边一圈龙虫,这意思很好理解,龙虫都是它爱吃的食物啊!

  而为啥给小孩子戴这样的帽子呢?

  江易福至心灵,那定然是为了孩子祈福,请凤凰来守护小孩子百邪不侵,平安长大呗!

  小夫妻两个人红着脸,拿着钱想要退给冯老师。

  这小帽子不过是自家织的粗布做的,绣的又不是很好,在集市上都不会有人想买的,哪能就收三块钱呢?

  江易冲着白教授点点头。

  “恭喜白教授,这个绣图,没准还真是关键呢?”

  白教授哈哈大笑,“这可太好了!小冯,你快给他们说说,这个帽子没准价值千金呢!让他们快收下,咱们去他们村子里做个访问……”

  三人开着咣咣作响的破吉普,跟着小夫妻去了他们村子。

  这是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名叫半堆村。

  村子里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田地都是在山上开垦出来的小块梯田,看房子和村民打扮,比起大江村来,要穷困得多了。

  招待白教授他们的,正是那小夫妻家。

  能看得出来小夫妻已经是尽力热情大方了,黄灿灿的小米饭,韭菜炒鸡蛋,甚至还杀了一只小公鸡,给他们熬鸡汤喝。

  白教授当然不会占这个便宜,让冯老师给了钱和粮票。

  不到两个小时的工夫,白教授就有了不小的收获。

  除了小童帽的花样,他还发现了盖头上的凤凰呈祥图,供奉花馒头的笼子虫样式……

  “白教授,您看看,我家这个烟袋,说是老祖宗传下来,它有没有考古价值?”

  半堆村里的一个白胡子老头,也兴冲冲地举着自己的宝贝来找白教授。

  他们这半堆村,从古至今,怕是都没有今儿这么热闹了啊!

  听说这家的花帽子有考古价值,那家的盖头有考古意义,还有什么花馒头之类的,那没准他这个烟袋还是个宝贝呢?

  这烟袋不用白教授看,冯老师都知道没啥价值。

  它顶多就是有个玉石的烟嘴而已,上头又没花纹没字样的,能有啥价值啊?

  “老叔,您这个烟嘴是玉的,好好留着,肯定有价值……不过我们是来考察远古的历史的,就是上千年那种。”

  这位老汉的爷爷的爷爷,顶多也就六七十年吧?

  白胡子老头把烟袋往裤腰上掖了掖,“上千年啊?那咱们村也有呢!村头那个娘娘庙不就是?”

  白教授虽然听不懂方言,但他在来的路上,被车颠得实在难受,就转移注意力,跟冯老师学了娘娘庙,凤台集、凰尾坡的本地话发音。

  他就看向冯老师,“这个村也有娘娘庙?”

  他在县志资料里可是发现了,云河县里有个娘娘庙,占地几十亩,历朝历代重修,建国前毁于炮火,但遗址还在,被保护起来了。

  据说娘娘庙里,供奉的就是凤帝。

  而在辰国各地,有几种宗教的庙宇,也有几个朝代的皇庙,但凤帝是四千年前的人皇,年代太过久远,因此供奉凤帝的庙宇就极少见了。

  所以他才想要亲自去看上一看。

  “有的,有的,我们这里好些村子都有娘娘庙!不过比起来,还是我们的娘娘庙比他们的更古……”

  白教授一听就坐不住了。

  “走,咱们去看看!”

  娘娘庙就在村子的东边,也就是大户人家一套院子的规模。

  本来村子就穷,大概就更没有余力来修补这间小庙,正殿偏殿的房顶都塌了,里头的泥塑也倾倒在地,碎成了好几块。

  白教授抬起头,望了望小庙的房顶样式,叹了口气。

  “可惜了,看这个顶棚,是一千年前辰朝的样式啊!现在这种样式的庙,在辰国都少见啊!”

  他挥了挥手,示意让大伙分散开考察。

  江易也就顺势去了小庙的后院。

  其实他是有点想作弊来着。

  他空间里的凤凰羽毛和龙虫壳多的是啊!

  要是拿出几个来,埋在废墟里,再装做偶然发现的样子刨出来……

  作者有话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7kcy.com。废文网手机版:https://m.7kc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