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零年代(22)_快穿之回收站
废文网 > 快穿之回收站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零年代(2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零年代(22)

  第一百一十三章八零年代(22)

  沁城市火车站内,一列特快列车进站停靠,车门打开,各色人群拖着行李匆匆下车,站台上瞬间拥挤又热闹起来。

  三个长相跟辰国人完全不同的年轻人,背着背包,从卧铺车厢里走出来,看着陈旧而干净的站台,都是满脸的兴致勃勃。

  “这里就是沁城市?真是个宁静又有些怀旧的小城市啊……我感觉很像我们老家二十年前的时候。”

  “我在首都的书店里买到过一本辰国旅游指南,还请我的辰国同学帮忙翻译了,可惜,虽然有山河省的部分,但里头一点也没有关于沁城市的,可见沁城市在贫困的中部省份也没什么知名度。嗯,看这个站台,再看外头的建筑物,也的确跟我想像的差不多!”

  “我在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也问过了我的辰国同学了,他们也都对沁城市没什么印象。”

  “我的同学里,倒是有个来自山河省的,他的家乡虽然离沁城市有将近一百公里,不过,他听说咱们要来这边旅游,特意打了电话给了解沁城的亲戚,不光有从首都到沁城市的列车路线,还有两家不错的旅馆……哦,辰国这边的旅馆都叫招待所。”

  “啊!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我只吃过两个小面包和一瓶可乐,现在都快要饿昏了。咱们是先去找地方吃饭,还是先找到招待所放了行李再去吃?”

  “咱们还是先找招待所吧?我同学给我的提示里,就有这一条。毕竟从火车站到招待所,是不能叫出租车的……虽然辰国首都和海城港城这些大城市都有出租车了,但是在沁城肯定是没有的。咱们必须得坐公交车……”

  “好吧!那就试试咱们的生存能力吧!”

  他们果然来对地方了啊!

  刚刚走进招待所,他们就眼尖地看到门厅的玻璃橱窗里贴着的中央日报。

  三个外国年轻人操着半生不熟的辰国话,问了好几个路人,才算是找到了车站,跟一大群人挤上了公交车。

  而沁城晚报呢,则利用地利的方便,采访了半堆村的村民们和村长,又搜集了附近许多相关的民间传说,连载了它两个多星期,到现在还没连载完呢!

  三个人相互看看,都笑了。

  这次辰国的考古发现,在各大电台和报纸上都有重点报导。

  这猛地来了外国人小年轻,还一来就是仨,好奇又稀罕的沁城人还是自觉不自觉地给这仨人留了一小块空出来的地方。

  像辰国周报,上头除了配了凤凰骨和龙虫壳的照片外,还配了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根据这些骨头画出来的凤凰和龙虫模样。

  而且在快要到站的时候,还会提醒他们。

  对于神秘和有异国情调的事物,都是沉迷其中,没法自拔的那种。

  这不,小圈子内聚会,说起来就一拍即合。

  来到辰国两三年,各人对辰国的印象,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就结伴来沁城市考古旅游了。

  “我叫杰克,来自骁国,是首都国际学院的学生……”

  在图书馆站下了车,三个人又问了一次路,就找到了图书馆旁边的招待所。

  他们都是神奇生物爱好者,也是探险和户外爱好者。

  除了占据着最醒目位置的中央日报,还有好几份其它报纸。

  沁城市的重大考古发现,几乎占满了整幅版面。

  虽然都是报道同一件事,但这些报纸的重点又各有不同。

  也正是因为这个猎奇的原因,让他们这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放下对辰国这个东方邪恶贫穷大国的恐惧,不远万里来到了辰国留学。

  比如辰国周报,山河日报,沁城晚报等等。

  他们这些神奇生物爱好者,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个热闹。

  “我是黛丝,兰国人,也是首都国际学院的留学生。”

  “莫文,芙国人,我是一半的辰国人,首都大学的大三生。”

  柜台后的服务员一边登记着信息,一边忍不住多看了这三个老外几眼。

  她在招待所上班五六年了,这还是头一次接待外宾呢啊!

  这老外长的吧,就是跟辰国人不一样。

  看这个兰国的黛丝,小小巧巧的,金发碧眼,真的好像个洋娃娃啊!

  这个杰克呢,长得也挺帅的,可惜就是个子矮了点,眼睛灰了点。

  莫文这个混血老外呢,长相挺神奇的,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难看,却又能看出两国特色来,他的辰国话,也说得比那两个人强一些,而且签名还会用辰国的文字。

  “欢迎入住我们学海招待所。这是您三位的房间钥匙,你们上到二楼,去找二楼的管理员开门就好。”

  莫文回头看了眼宣传栏,笑嘻嘻地问,“您好,请问宣传栏里,那位发现凤凰骨和龙虫的白教授是不是就曾经住在这里?”

  一提起考古大发现,服务员立马挺直了身板,声音都越发的大了。

  “是啊!白教授,潘教授,都在我们这儿住过!”

  三个老外发出惊喜的声音。

  “哗!”

  他们这次可是来对了!

  “那白教授和潘教授现在还住在这儿么?”

  没准要是能遇上,他们还能凑上去搭话呢!

  服务员笑着摇头,“首都来的专家团,这次没住我们这儿,他们只在市里呆了一夜,就急忙去了县里了!”

  虽说这个时代没有网络吧,一点消息能传遍全世界,但事关本市,这个好消息就跟自己长了脚一样,男女老少都知道了。

  专家们的动静,也被传得神乎其神的。

  “啊!是去那个……云什么县联合考察的吗?”

  “是啊!这次考察好几个院所的专家都来了!当然了,保卫力量也很多。”

  服务员说着说着就想起了这三个人的外国身份,也就顺嘴提到了安保。

  这可是她们市里难得的国家级保护文物,调集大批的警卫力量,那也是应该的呀!

  希望这三个老外就是单纯的学生,没有那些外国坏人的拐弯心思吧。

  看着三个老外叽叽喳喳地上了二楼,服务员这才松了口气,从柜台抽斗里拿出藏着的沁城晚报来,接着看上头的凤帝神话连载故事。

  仨老外放了行李,就轻装出了招待所,去大街上觅食填饱肚皮了。

  虽说他们的穿着打扮比普通的辰国人强得太多,但这仨都不是刚来辰国的生瓜蛋子,知道要想吃到美食,就不能去那些看起来豪华的地方,有时路边摊反而能有惊喜。

  这不,在一个小摊子上吃到了可口的凉皮以后,仨人就在街上逛了起来。

  这逛着逛着,不知道怎么地就顺着人流来到了一条比较窄小的街道上。

  这条街道上,两侧都摆满了摊子,什么小吃杂货的都有。

  “哇!”

  “这里的街道好有趣啊!”

  “啊,这个小泥人太可爱了!”

  “黛丝,这个竹篮太大了,虽然确实很好看,可是买了很难带回首都啊!”

  “为什么都说沁城是个很穷的小城,可是这个街道好像比首都的还热闹啊?有些东西,首都的街上都看不到?”

  “嗯,刚刚我找路边卖鸡蛋的老爷爷聊了一下,原来今天是沁城的传统赶集日……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有的。”

  “但今天不是八号吗?”

  “哦,你忘了,辰国传统的历法跟我们不一样的。”

  “呀!”

  突然黛丝发出惊喜的叫声,都顾不上招呼另外两个就朝前跑去。

  莫文和杰克只好赶紧跟了上去。

  虽然辰国的治安的确很不错,他们三个的母国都没法比。

  但辰国人的身高都太高了,尤其是来到辰国的北方,像黛丝这样身高小巧的,就像大人群里的小孩,他们做为同行朋友,还是要多看着点。

  黛丝停在一个摊位前。

  这个摊位前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黛丝刚刚好把那个唯一的缺口给堵上了。

  就听黛丝兴奋地问起了价钱。

  “啊!这个漂亮的凤瓦帽,多少,钱?”

  莫文和杰克互看一眼,都激动了。

  如果忽略黛丝的发音不准,那她说的,一定是报纸上曾经登过照片的凤娃帽了!

  据说专家们就是凭借着这一顶帽子,才想到要去当地村落里寻找远古宝藏的!

  “大的两块五,中的小的都是两块!”

  黛丝拿起一顶中的,笑得乐开了花。

  “太美啦!我可不可以戴一下,试试?”

  守着摊子的葛二刚也笑得特别热情。

  “可以可以,随便试!”

  今天的财运可真是旺啊!

  他和江易两个人带着一堆东西来城里摆摊赶集,才把摊子铺开,就有人围过来问东问西。

  一看样子都夸奖,一听价钱都摇头。

  本来他还当今儿没准会卖不出去呢。

  谁知道,江易就在一边闲闲地说起,凤帝传说,凤娃龙虫帽的吉祥寓意,再说起村里大娘婶子们精细的手工,又说就算凤娃帽娃娃们长大了戴不了,也能收藏当做艺术品……

  总之吧,就一个布做的帽子,被江易夸得跟天上地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艺术品一样。

  还真就有愿意掏钱买的。

  之前商量好的价钱,来了集市上,不知道为啥江易又临时给涨了。

  说来也怪,这么贵的帽子和盖头,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就卖出去五六件!

  而且摊子前永远不缺看家!

  好吧,这连老外都吸引来了!

  还别说,这个小老外也不知道是从哪个国家来的,长得真像洋娃娃,小小的好可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7kcy.com。废文网手机版:https://m.7kc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