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八零年代(40)_快穿之回收站
废文网 > 快穿之回收站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八零年代(40)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八零年代(40)

  第一百三十一章八零年代(40)

  一番攀谈,江易才知道,原来这姑娘名叫明昭昭,也是山河省人。

  不过明昭昭是山河省省城平山人。

  “我打算回去以后,开一家武馆。”

  “武馆?”

  江易其实想过,像明昭昭这样,长得好看,又有功夫在身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歌舞厅打工,没准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非常缺钱的,但他是再也没想过,人家是为了开武馆,筹备资金才去打工的。

  “是啊,就是专门教小孩子习武的那种。”

  明昭昭还以为江易不知道什么叫武馆,还给解释了一番。

  江易点点头,“哦,哦!那是挺不错的。”

  武馆啊!

  江易的印象里,在他五六岁那会儿,武馆就挺多的。

  “怎么没有武打演员,武侠片里好多武打演员……”

  可旁边的聊天对象们却被他冒出来的这个新词给吸引了。

  什么三转一响啦,大城市里的人恐怕还要加上电视机和看电影啦。

  “是啊!我家的后院就挺大的,我打算好好的装修一下,再开个大门,挂上牌子,就能当武馆啦!装修大概需要一千多,还要买些器材什么的,又得一千多。我以前在省队的津贴没攒下多少,只好去欣城打工了。”

  中年人煞有介事地点头感慨一番。

  这个时代,还是各方面财政都很困难的时候,私立学校还一点没有,公立学校的经费又很紧张,正式的主科老师的编制都不多,更不用说没啥存在感的体育老师了。

  “除了自己开武馆以外,可以做保镖,当武打演员,挺好就业的呀!还很少人竞争呢!”

  那不是家家户户孩子不多么,又提倡什么全面发展。

  她说得虽然简单,但江易一下子就明白了。

  “哦!这样啊!也是武术队出来的,就业面太窄了。”

  明昭昭年轻,当然没听说过什么解放前的电影了,她的关注点全在武侠片的武打演员上头。

  明昭昭听着眼神都亮了。

  “武侠片?那是什么?”

  这个年代,大伙也就是刚从温饱里走出来,才开始有一点点余钱,来折腾些更高层次的追求。

  而且不光是武侠片,兴旺发达的还有从特区传来的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但这是八零年代啊!

  “不过在学校当老师,这也要管那也要管的,太麻烦了。”

  听到这儿,江易还没吭声,旁边后上来的一个中年人就插了话。

  明昭昭笑笑,就没再接话了。

  中年人瞥他一眼,一脸我早就看穿你这小伙子就是为了讨好漂亮姑娘的明悟。

  “还有哪有什么武打演员呢?小伙子……可真会想!”

  可中年人就笑了。

  接下来气氛就不像刚才那样热乎了。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哪有什么保镖?再说保镖一般都是男的多吧?”

  明昭昭脸上的笑容一滞,又笑了,“我们那一片进学校当老师的名额太少了。”

  现在的小伙子啊,为了讨好漂亮姑娘,真是张嘴就来!

  “男保镖虽然多,但有些重要人物如果是女的,那不就需要女保镖?”

  “你是说解放前拍的那些神神道道,乱七八糟的电影?那有什么好看的,哪有战争片好看呢?”

  而武术又能强身健体的,学了以后不怕被欺负,还能体测加分,可不是只要差不多点的武馆,都能招到学员?

  武打也能当演员?

  而中年人却是真经历过解放前的,对那些飞来飞去,故事怪诞不经的所谓武侠电影不屑一顾。

  “是不如那些学个手艺或者上个中专技校的出来好找工作啊!”

  这人虽然说的是实话,但实在是太不中听了。

  这个八零年代,竟然还没有流行武侠片!

  要知道,在江易的世界里,八零年代可是武侠当道的世界,最卖座的武侠片,上映场次达到了上百亿这样可怕的数字。

  “要花这么多的钱?姑娘,你自己开武馆还不如进学校当体育老师呢,多体面!”

  江易就接过了话头,“我觉得学武术的出来也很好就业啊!”

  “嗯,是我自己瞎想出来的……”

  江易赶紧给自己找补,又冲着二人不好意思地笑笑。

  江易说着说着,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武馆就开在省城吗?”

  江易是被突然想到的问题给占据了思路。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江易整个人就不由得愣住了。

  把家里的小孩送去学那个一看就有可能惹是生非的武术,江易觉得明昭昭这武馆的前景,怕是不大妙。

  辰国这个时代为什么不光没有武侠电影电视,连武侠小说都没了呢?

  这不是让人们缺失了一类浪漫又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娱题材么?

  难道是因为前些年打仗太多,军旅文学当道,所以挤占了武侠小说发展的空间?

  如果真是这样,那是不是言情小说也被蝴蝶了呢?

  嗯,回去以后,还是要多去图书馆。

  这回不看历史类书籍了,得去文学小说馆里看看。

  “尊敬的旅客同志们,现在开始供应午餐,有需要的同志请到九号车厢用餐,稍后列车服务员会通过餐车供应盒饭,供大家选购……”

  一段女声播音打断了江易的思绪。

  不同的食物的味道从前后隔壁传过来,这年头出门在外,舍得花钱吃火车上的盒饭或者直接去餐车车厢吃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还是自己带点干粮,弄个杯子去接点热水,就算吃了一顿。

  中年人从自己的包里翻出了两个纸袋。

  一个纸袋里是烧饼,另一个纸袋是茶叶蛋。他把纸袋放在小桌上,起身去接热水。

  明昭昭也从包里拿出了一个饭盒。

  饭盒里是两个白馒头,还有咸菜。

  “江哥,你带吃的没?要不要分你个馒头?”

  “啊,谢谢,不用,我也带了吃的。”

  江易道了谢,从自己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两包泡面。

  想了想递给明昭昭一包,“尝尝我带的这个泡面?”

  明昭昭愣了下,犹豫着没接。

  “这个泡面很贵的吧?我都只见别人吃过。”

  欣城什么都在辰国领先,泡面这种新潮的食物,当然开了厂子。

  不过生产出来的泡面供不应求,价格又贵,就是欣城本地人,都不舍得吃。

  “我这个不贵,是认识的朋友从东尼国带过来的,都没花钱。”

  “那也是新鲜的好东西,还是留着带回家给家里人吧。”

  江易把泡面往明昭昭那儿推了下,“我家就我一个,吃饱了全家都不饿……不是什么好东西,尝个新鲜吧。”

  明昭昭这才道了谢,收了泡面,却分了江易一个馒头和半份咸菜。

  江易也没客气地收下了。

  却是自告奋勇地拿了两个饭盒去接热水。

  泡面这东西吃着虽然不怎么地,但热水冲泡的时候,那香味,能传遍一车厢。

  江易端着两饭盒泡面回来的时候,那受到的注目,真就跟见了明星一样的。

  一路上还能听到议论纷纷。

  “什么东西,这么香啊!”

  “看着像是用热水冲泡了什么吃的……”

  “我怎么闻着有葱花牛肉味呢?”

  “嗨,就是方便面呗!”

  “哪有卖方便面的?多少钱啊?”

  “欣城百货商店里就有,五毛钱一包。”

  “啥?五毛钱一包?它这一包里头有肉没有?这么贵?”

  “我吃过,里头有一包调料,没肉。”

  “没肉就敢卖五毛?一大碗荤面条才四毛啊!”

  “那这不就是是吃个稀罕么!”

  “反正我不买!这不是坑冤大头呢么!”

  江易端着两份泡面走回去的时候,中年人已经就着开水开始吃饼和茶叶蛋了。

  他原本看着明昭昭在吃馒头和咸菜,心里还略有点优越感,等看到江易端着香气扑鼻的泡面回来,而且把一碗泡面给了明昭昭以后,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明昭昭道了谢接过面,小小地尝了一口,眼中顿时流露出惊喜。

  “呀!真香!”

  江易笑着说,“其实这个没啥营养,就是头几回吃还行,吃多了就腻了。”

  其实江易拿出的这两包泡面,是在他那个时代评价还不错的牌子。

  据说面筋道,料也很不错,除了一包肉粒包,一包调料包,还有蔬菜包。

  这蔬菜包里头还是玉米和海带,这两种都是提鲜的,开水一冲,不但香味出来了,混在面里一起吃,口感也很不错。

  这个时代的泡面,肯定还不会有这种豪华版的。

  坐在过道边的小座位上啃烧饼的中年人,忍不住撇了撇嘴。

  现在的年轻人啊,为了追姑娘,瞎话说得都跟真的似的!

  江易这一趟火车,原本在中间转站,又停又开的,一共二十五个小时。

  可就因为路上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在第二十个小时的时候,明昭昭要到站下车了,反倒觉得这趟车贼拉快!

  好在他跟明昭昭要到了联系方式。

  当然了,他是以想见见山河省第一家武馆为名要到的地址。

  但明昭昭要在家里的后院开武馆,知道武馆地址,可不就相当于知道明昭昭家了么?

  江易从火车上下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他背上扛着个硕大的包,也没坐公交车,而是直接去了沁城二中找冯老师。

  中学家属院里,一栋栋筒子楼内都飘出饭菜的香味。

  冯老师领着扛着大包的江易往自家走去。

  “小王,家里来客人了!”

  冯老师还没进家门就朝正在门口用蜂窝炉炒菜的女人喊了一声。

  系着围裙的女人匆匆抬头,正好看到冯老师身后跟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看上去风尘仆仆的,身上还扛着个大包。

  就……挺奇怪的。

  说他穷苦受累吧,看那小脸也圆溜水滑的。

  说他家境不错吧,可那带着点灰土的蛇皮袋子,又明明是民工们才用的。

  女人愣了下,就绽开笑容。

  “哎呀,老冯你也不早说……快,里头坐!”

  江易进屋坐在桌边,面前是一杯热腾腾的茶。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边。

  原来这是一间半的房。

  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做饭只能用门口的煤球炉子。

  接水和上厕所呢,又只能去这一层公用的水房和厕所。

  这种条件简陋的筒子楼,江易只在站里老阿姨和大叔们的讲古里听说过。

  冯老师家属做事麻利,没多大会儿就把饭弄好了,还让冯家上五年级的大儿子去外头买了两份卤菜,一份是盐水鹌鹑蛋,一份是拌牛肉。

  女人把桌子留给客人和冯老师,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进了里屋吃饭。

  冯家的晚餐原本是炒土豆丝,小米汤和馒头。

  加上了两个卤菜,也确实显得丰盛了不少。

  冯老师还拿出了一瓶啤酒。

  “小江啊!你可真是敢想敢做啊,说去欣城就去了欣城!”

  “还是白教授打电话到我这儿,问我最近有没有见你,我就去了一趟你们大江村,这才知道原来你下了特区欣城!”

  “啊?白教授找我?是有什么事?”

  江易一脸惊讶,心里却是大概知道。

  肯定是在那个红掌山附近,有了重要发现呗!

  只是算算也有两个多月了,还没有上新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不知道了,白教授没说!”

  冯老师劝了江易一杯酒,就笑着劝他,“小江,我看你也是个有知识的,年纪又轻,没有家庭负担,不如今年过了年,也去参加高考,就学历史系,没准还能考上白教授他们的大学呢!要是你能成为白教授的弟子,那肯定是一段佳话……”

  佳话是佳话,怎奈江易他的专业是回收,不是历史啊!

  吃饱喝足,江易就给冯老师道了谢,就要走。

  冯老师赶紧留人,“这么晚了,回大江村的车都没有了,不如在这里凑合一晚上了。”

  一家四口,一间半房,就这样还要留客,也只有八零年代的人会这么干了。

  江易赶紧谢绝,“不用不用,我来就是因为从欣城带了点东西,正好路过,给两个孩子一份小礼物,回大江村也没多远,这条路我也常走,不碍事!”

  他放下两份礼物,就赶紧拎着他那个外强中干的大包告辞了。

  送走了客人,关上了门,女人不由得松了口气。

  她是真有点怕客人留宿,家里就这么大点的地方,要留宿的话就得打地铺了。

  两个孩子已经扑到了礼物前头。

  这是两个巴掌大小的盒子,看着包装根本猜不出里头是什么。

  “妈,我和妹妹是不是一人一个?”

  “那这个粉的是妹妹的,我的是深蓝色的!”

  “我们进屋去拆了啊!”

  两个孩子喜滋滋地进了里屋,没多久,男孩发出一声惊喜的大叫。

  “啊!小汽车!”

  “妹妹,我来帮你拆好不好!那我拆了啊!”

  冯老师送江易到家属院外再回到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拆完了礼物。

  男孩捧着小汽车给冯老师看。

  “爸,你看,小江叔叔给了我一辆小汽车!”

  他早就眼馋同学的小汽车好久了。

  作者有话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7kcy.com。废文网手机版:https://m.7kc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