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_退休后被竹马套路了
废文网 > 退休后被竹马套路了 > 第二十八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三月初九这日上午,村里忽然来了几位生面孔。

  为首的人身穿衙门的差服,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位穿着暗蓝色交领襕衫的中年男子,而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三辆满载的牛车。

  有眼尖的村民认出了襕衫男人的身份,好奇地与身旁的人交头接耳:“那人好像是里正?”

  同伴也眯着眼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是他,怎带着官差进村了?”

  认出里正的村民说道:“你看牛车上的东西,鼓鼓囊囊的,装的什么?”

  同伴摇摇头。

  虽是心里好奇,可也没敢跟上去看热闹。

  他们虽然不认得穿差服的男人,可认得那身衣裳,万一官差觉得他们冒犯要治他们的罪可就得不偿失。

  里正带着官差进村的确是找人,只是他也不知这解甲归田的两位战士住在村头还是村尾,而且有些事还得找村长才能办,便只能先带着人去找村长。

  村长将本子翻了又翻,最后勉为其难从别的地方抠了三块荒地下来,但跟后山坡都不是同一个方向,有一块甚至挨着深山那边。

  但既然都是山脚下的地,那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好开垦。

  沈空青知道就算不满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乍一看这两个数量很多,其实不如沈常山每月三斗米和那十亩水田。

  三千二百斤粮食全都是用麻袋装好的,一袋就是一百斤,三人不仅给他们送到家,还帮忙搬进屋。

  后山坡那块地亩数最多八十。

  随着村长进了客堂,就见到坐着品茗的官差和里正。

  他会做事,心里清楚如若单独问沈空青摆明了是借沈零榆的关系在行便利,而他特意问两人,那是丝毫不给自家大人沾污点的机会。

  他们是战士出身,衙役便也起身回了抱拳礼。

  南山村因为地理原因,能被开垦出来种庄稼的地早就被陆续开垦了,哪还有什么好地。

  言归正传,衙役说道:“此次下发的粮食是每人十石,小麦和大米各五石,至于荒地得劳烦村长查一下哪些是闲置的,由我和里正见证,凑齐给你们。”

  按照陈朝的斤数算,一石是一百六十斤,十石就是一千六百斤,难怪两人的份量却要三辆牛车拉,至于荒地一倾那就是五十亩。

  村长见上级和官差登门,又惊又怕,等他们说明来意才松口气。

  南山村因依山傍水的缘故,能荒弃的地并不多,沈空青和杜远志又是村里长大的,自然知道村长说的是实话。

  村长见官差提到自己,连忙去里屋拿出登记着南山村田地所属的本子,查阅一番后,说道:“如若是一百亩的荒地,那只有后山坡旁边那块地才符合。”

  沈空青道:“有劳了。”

  尤其是村长还要去找杜远志就更加确定。

  为了公平起见,后山坡那块地每人各拿一半。

  村长连忙道:“我再从别的地方补给你们。”

  荒地之所以是荒地,就是因为种植难度大,否则也不会被荒弃。

  沈空青二人自是同意。

  原来是因为沈零榆,也对,他是县令未来的儿婿,衙役又在县衙当差,见过也不奇怪:“原来如此。”

  杜远志也明白这个道理,两人便没说话,点点头,默认了村长的安排。

  杜远志说道:“但我记得那块地并没有一百亩。”

  衙役看着他,从他这张与沈零榆有七分相似的脸认出了他的身份:“你就是沈壮士?”

  官差便让赶牛车的三人前去帮忙。

  荒废的太久早已经杂草丛生,而且石子多,这五十亩地就算是开荒,锄头都不知道要挖坏几把。

  沈空青知道他是因为谁的缘故才说这话,也承了他的好:“多谢,请随我来。”

  先泡上特意买的好茶,端上点心伺候着,之后才去找人。

  于是在官差和里正的见证下,村长将这些荒地的地契分别交给了两人。

  事情圆满解决,官差又卖了沈空青一个好:“你二人家住何方?我让人把粮食给你们送过去。”

  有村民看到了,前后一合计,就知道官差和里正是来找这两人的。

  到了村长家门口,见到停着的三辆牛车,二人心里的大石就落了地。

  沈空青在听到村长说县衙来人的时候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衙役看着二人说道:“我今日是奉县令大人的口谕,前来为你们下发粮食和田地。”

  里正便催促他:“那你快查查。”

  衙役笑道:“你与沈举人有几分相似,正巧我有幸见过他。”

  沈空青与杜远志见到人,一同抱拳行礼。

  官差本不该插手这事,只是他来的时候得了县令的吩咐,让问一下沈空青:“二位可满意?”

  沈空青抱拳道:“在下沈空青,你认得我?”

  对视一眼,心里都有数的两人随着村长过去见官差和里正。

  帮忙搬抬粮食的壮士前脚刚走,后脚沈君迁就进了家门。

  他原本在村口下棋,听说里正带着官差去了村长那,村长又去找了沈空青,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一盘棋都没下完急匆匆就往家里赶。

  结果一进家门就看见院子里堆成小山的麻袋。

  他问站在一旁的沈空青:“这是?”

  “官府下发的粮食,一共十石。”沈空青把地契收好放进怀里,就卷袖子准备搬粮食。

  壮士帮忙抬进家门,沈空青也不敢过分还让人搬进粮仓,加上那个地方让外人看见也不好。

  一听是给解甲归田的战士发的,沈君迁就觉得少了:“命都搭上半条才换了这么点东西。”

  沈空青没说话,自顾自去搬麻袋。

  沈君迁说:“我帮你。”两人的话好抬一点。

  沈空青见他一把年纪,没忍心让他帮忙:“不碍事,我慢点搬。”

  把重重的一麻袋扛上肩,抬步就往粮仓去。

  南山村的每家每户都建有粮仓,大都是像沈空青家这样,单独一个房间放置粮食。

  粮仓最重要的就是防潮,都是选在较为干燥和通风的地方。

  沈空青虽然能扛起来一袋粮食,但到底是吃力了些,若是没受伤之前,这十六麻袋还真不在话下。

  他与沈君迁说的慢慢来真不是在谦虚,扛两袋就要歇一会,等十六麻袋搬完,小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沈君迁看他累的满头大汗,把凉茶递给他,嘴上骂着:“逞什么能,我虽然一把年纪了可也不至于抬不起这一袋粮食。”

  沈空青坐在走廊下放置的竹椅上喘着气,一下子用力过猛,养了十来日的脸色又变得苍白,他接过凉茶饮完,虚虚说道:“不就是累点,这能有什么事?”

  沈君迁又问:“我听说还有地。”

  “有一倾荒地.”他把得到的荒地给沈君迁说了说:“这片地能种什么?”

  “要说开垦出来种什么都行,但是开垦难度大,如若不准备花这功夫,只能考虑种树。”

  沈空青问他:“当年老一辈怎没想着开荒?”

  “你以为开荒这么容易。”沈君迁搬来凳子在他旁边坐下,说道:“我们那时候可不比现在,外面又在打仗,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生你爹那会大家都穷,想开荒也没这条件,等到了你爹那辈,这村里能开出来的地都给种了。”

  他这么说沈空青就懂了,就是条件没跟上来,开荒要用到的工具大多都是铁具,如果又在打仗,铁是肯定先紧着军队用,到百姓手里的量就更少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工具说什么都是白搭。

  “再看吧,这五十亩地开出来也要时间。”

  沈君迁道:“既然和大志小子的地挨在一块,你可以问问他。”

  沈空青嗯了声:“祖父,你问问村里谁要买粮,我打算卖掉一些。”

  他们家本就有存粮,一下子多了十石,又马上到黄梅季节,避免粮食受潮损坏,最好的法子就是卖掉一部分。

  沈君迁也明白这个道理:“我改日问问,你要是准备开荒就得抓紧了,再有十日就是谷雨,赶在这之前把能种的都种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事沈空青还是清楚的。

  开荒的事他倒不着急,毕竟急也没用,这么大片地就算能找到人开垦,十日时间也开不了多少。

  他这边悠闲悠闲,放置好粮食吃完午食还有心思回去午睡,可杜远志不行。

  其实杜远志也不知他午睡的时辰,见在院门口喊了好几声都没应答,才改去敲窗户。

  沈空青房间的窗户正好对着巷子,杜远志本也是抱着侥幸过来喊,没成想还真在屋里,他一开始以为出去了。

  沈空青睡得正迷糊被他喊醒,就算坐在凳子上也是呵欠连天。

  杜远志坐他对面吧啦吧啦说一堆,沈空青听一半漏一半,就知道他问了句打算怎么处理,沈空青本能回了句:“租出去呗。”

  杜远志被他一句话堵得哑口无言:“你还真打算不事生产坐吃山空?”

  沈空青打了个哈欠,强打着精神看着他:“五十亩荒地开垦都不知要到何年何月,而且开出来种什么?若是种麦子还得挖水渠,水又从哪来?工程大着呢。”

  这些事杜远志未必就不清楚,但哪有把地丢下不种的道理?:“成,就算你说得对,把地给租出去,但你不开出来谁租你的。”

  “.”这的确是能让沈空青清醒的理由:“我问过了,若是不想花这功夫,只有种树合适。”

  杜远志就知道,就算沈空青愿意把地继续荒着,家里人也不会让:“其它先不说,就后山坡那块,八十亩,总不能都种果树,风险太大。”

  的确是,尤其他们两个都不会种果树,沈空青倒了杯茶饮下,刺激一下头脑。

  杜远志说:“先去看看。”

  “去哪?”

  “地里,看看再做打算。”

  没办法,沈空青只能随着他去后山坡。

  后山坡里有人在。

  大都是守着牛羊的哥儿和小孩。

  下午太阳燥,他们便摘了独角莲的叶子盖在头上,藏在树底下或者背阴处躲阳。

  荒地还在后山坡过去一点,两者之间就隔了一条山路。

  但是荒地里长着及膝高的野草、灌木丛和荆棘。

  杜远志扯了一根翠绿的决明草,弯腰去拔,结果决明草扎根太深,反险些把自己摔个屁股墩子。

  还是沈空青眼明手快扶了他一把。

  杜远志尴尬地把决明草丢在一边,拍拍沾了草汁的手:“是有点难搞。”

  何止是难搞,地里不仅有决明草、还有鬼针草,苦天茄和苍耳等等。

  有的是好拔,但有的就像决明草那样,不仅难除,根还很深。

  尤其是这块地一直未曾清理过,沈空青看着仿佛没有边际般的野草林子,顿感头大:“你就是请上二十个人,没有一个月都搞不定。”说一个月还算快了。

  杜远志也头疼:“这要是靠我一个人一年都干不完。”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表露着要不算了的想法。

  但真要继续荒着杜远志又不甘心,这是差点把命搭进去才换来的东西,可就像沈空青说的,请二十个人都得忙碌个把月,这一人一天最少十文工钱,他哪有那么多银两支撑?

  就算真的自己开荒,磨上一年也不现实。

  当真是头疼。

  沈空青倒没想这么多,他有钱,如果不荒就只有请人:“我是懒得弄,真要开的话就种果树,大不了请人打理。”他一捶定音:“你自己想。”

  两人的地就挨在一块,沈空青问他这话,就是想要一块合计,好一起盘算,杜远志便道:“我也不能拿四十亩去跟着你瞎闹,真要种最多也是抽十亩出来,其余的种棉花或者其它。”

  沈空青嗯了声:“现在请人开荒,赶在八月前把地收拾出来正好移植果树,这样也不耽误种其它。”他知道杜远志没钱,便主动说道:“工钱就当我借你的,将来你卖了粮食再还我。”

  杜远志手头上还有钱,他先前寄回家的俸禄虽说被家里花用了,可安置费还在手上,除掉这几月的开支也还剩了大半,只是这笔钱够支用工钱,将来买种子也是个问题,所以他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成,我给你写借条。”

  虽然工钱贵,可一旦五十亩地开垦出来,将来种下所得的一粒米一颗豆子就全是他的。

  这十多两怎么样也挣得回来。

  沈空青见他答应,便先说道:“有一事先说好,工人归你管,开荒的事我不参与。”

  还真是想撒手做老爷

  杜远志一句‘懒死你得了’差点脱口而出:“这算是利息?”

  “嘿,你这么说也成。”沈空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与他是一块长大的情谊,又有从军的交情做支撑,他事先说明,杜远志就不会介意:“那就交由我做打算,一会我去问问大山,他若是有空便喊他过来。”

  沈空青知道他是变着样在帮扶沈常山。

  沈常山腿瘸志不瘸,哪怕是兄弟他也不会去接受施舍,找他做工,以劳力获得报酬,沈常山就不会拒绝了。

  “工价等我回去问问我小叔。”

  杜远志点点头。

  两人说好便打算回去,谁知杜远志眼尖,余光里看到从山路上下来的人影,拿手肘捅了捅沈空青,说:“那不是冬哥儿?”

  沈空青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就见山坡上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正是叶天冬和叶玉竹。

  正在下山的两人也发现了他们,叶天冬下意识就加快脚步,下坡路不好走,昨天夜里还下过雨,稍不注意就脚滑,后边的叶玉竹见状忙喊了声:“你慢着点。”

  叶天冬这才慢下来一脚一脚踩结实了往山下去。

  见他们两个下来,沈空青二人也不急着走了,一直等两个哥儿走到跟前。

  沈空青见他们头顶叶子还背着背篓,问他们:“去山里做什么?”

  叶天冬就把自己的背篓解下,抬到面前来,沈空青低头看去,背篓里有鲜嫩的香椿、蕨菜和数根竹笋外还有用独角莲叶包着的不知名物。

  整整装了一背篓。

  上午的山林有昨夜下的未曾晒干的雨珠,叶天冬把拿来挡雨水的独角莲叶取下,露出红润的脸:“我和竹儿进山挖点野菜准备背去镇上卖,青哥你们怎在这?”

  沈空青看了眼他被沾湿的肩头,道:“我和大志过来看地。”

  “看什么地?”

  杜远志指着一旁看不到边的荒地说:“官府发的,我和大青各占一半。”

  “哇。”叶玉竹发出惊呼声:“我记得这片地有八十亩,全是你俩的了?”

  杜远志得意地昂起了胸膛

  叶玉竹赞道:“我敢说现在你俩是村里最富有的人。”

  这句话也没说错,毕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地就等于有钱。

  而且四十亩,哪个人有他们多?

  杜远志道:“可不止,我和大青各五十亩。”

  “好多。”

  杜远志笑道:“傻弟弟,这可不多,都是拿命换来的。”

  叶玉竹道:“应该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杜远志赞同道:“嗯,会说话,哥哥我爱听。”

  叶天冬听完了,说:“可是开垦起来不容易吧?”

  这一下就戳在杜远志心坎上了:“可不是,我和大青差点就放弃了。”

  一旁的沈空青淡淡道:“明明是你想放弃。”

  “.”要不是他知道自己没出现幻觉,杜远志差一点就信了。

  叶天冬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还是遵从内心所愿,问沈空青:“那你们是打算请人?”

  沈空青嗯了声。

  “那得要不少银子。”叶天冬自己会挣钱,也会算账,知道开荒不容易,也知道这笔开销要数十两,虽然他很想问沈空青钱够不够,但大抵是不用他担心的,青哥目前有安置费,再不济还有家里人,与其操心这个,不如想想以后两人真在一起,青哥又把钱花完了,他该拿什么养家。

  沈空青不知他内心所想,只以为他是担心投入大回报小,说道:“这片地免税,花的钱早晚能挣回来。”

  叶玉竹点点头:“那是能省很多。”

  沈空青扫了眼叶天冬被打湿的裤脚,怕他着凉,便说道:“天不早了,回家去吧。”

  叶天冬把背篓重新背好,沈空青本想帮他拿,可是还有其他人在,又怕他们误会,不敢开口。

  两个哥儿走在前面,杜远志这才看见叶玉竹的背篓里装着的是一节腐木。

  叶玉竹听见他问,便解释了:“是段槐木,长了木耳,我和冬儿便商量着扛回家去,将来长了就能摘。”

  杜远志笑道:“你俩倒是机灵。”

  木耳可是好东西,属于山珍一类,拿到镇上去卖能有十多文一斤。

  沈空青两人也不敢离两个哥儿太近,只不远不近缀着,是一个他们说话能听见又不会让人多想的距离。

  进了村四人就得分开,这时候沈常山不在家,沈空青就没理由跟在叶天冬后面,四人各走一边,各自归家。

  傍晚,等沈云华回来,坐在一块吃晚食时,沈空青问了他关于开荒请人要多少工钱的事。

  沈云华这个村子那个村子来回跑,对于这些事也较为清楚:“若是只请人不带工具,便是十三文一日,若是自带工具就得十六文。”

  “包饭?”

  “自是不包,怎好端端问起这事了?”沈云华夹了一筷子腌萝卜条到碗里,问他。

  沈空青便把官府下发了五十亩荒地的事说了说。

  沈云华听后道:“可是凑巧,这几日得下地种花生豆子,怕得过几日才能去帮忙。”

  “荒地的事不着急,你们也不用担心,紧着家里的活做完先,别耽误了。”

  沈云华知他是有请人的打算,毕竟五十亩地,靠他们这几双手得忙到猴年马月去,见侄儿有计划,他便也不担心了。

  过了清明节,村里就得忙着下种。

  该种花生种花生,该种豆子种豆子。

  而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也是种莲藕、芡实和苇的时候。

  这三样东西村里都有人种植。

  将来采莲子、挖莲藕,剥芡实、将芦苇编成帘子,用来盖屋顶、铺床或者当门帘,那都是村里的盛事。

  就连沈家都凑了这热闹。

  初十和十一这两日,沈云华没有去外面卖货,而是留在家里帮忙种花生豆子。

  沈空青依旧没有下地,但他负责了家里的一日三餐和其它杂事。

  做饭、浇菜、喂鸡鸭,清扫庭院和鸡舍。

  当然这些也不是家里人逼着他做的,是他自己不好意思,主动分了过去。

  不过他的主动也就到这了。

  毕竟他可是连开荒这种大事说不掺和就不掺和的人。

  杜远志花了一天时间,找了二十个家里有工具、勤恳老实的同村,在十一这日正式开工。

  正巧赶上村里下种,村里肉眼可见地忙碌起来,杜远志要找人,却不是要找偷奸耍滑的,又还得自带工具,把整个南山村跑遍了才凑齐这二十人。

  荒地开工两日后,正是十三。

  这日一早,沈空青还在睡着,就听见敲门的声音。

  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房间都还是昏暗的,只有丝丝光亮。

  正想赖着不起,门又被敲了三下,沈君迁中气十足的声音从门外传进:“大孙子快起来,有事吩咐你做。”

  沈空青只能坐起来,扒拉了下睡乱的发髻,半眯着眼去开门。

  一开门,好家伙,天色才刚破晓:“作甚?”

  沈君迁见他醒了,忙道:“快起来洗漱,跟我下地去。”

  “下地?我不去。”沈空青赶紧往回溜。

  沈君迁一时没拉住他,又被他跑回了屋里,只能跟着进去,一边走一边说:“藕芽发好了,得抓紧时间种了。”

  沈空青一溜烟跑回床上,拿夹被裹住自己:“家里何时还种藕了?”

  “我买了三亩地,打算种了卖钱给你的。”地是年初那会买的,他见这两年村里种藕的发了家,正巧仗打胜利了,大孙子得以回家,想着给他置办些东西,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地好,便用自己的私房买了三亩地改成水田,问了别人种藕的法子,学人家种藕。

  沈空青一听,愣住了:“给我的?”

  “那可不,虽说家里的地现下都挂在小榆名下,可实际上大都分给了你二叔,你爹本身就没几亩地,到时候和小榆分,你能分几亩?”

  “可是.”沈空青被他明显的偏爱弄得是感动又无奈,他抓了抓自己的脸,说道:“我有钱。”

  沈君迁见他不买账,吹胡子瞪眼:“你能有几个钱?你要真有钱,便是日日跟我去村头下棋我都不说你。”

  “这可是你说的啊。”沈空青把被子一掀,光着脚就往衣柜那边去,打开衣柜翻了翻,抓出一叠银票又走回来交到沈君迁手里:“够不够?”

  屋里没有点灯,破晓的阳光也没照进来,视线并不清晰,沈君迁虽然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可也确实看不清楚,得举到面前,一张一张摊开看,好家伙,加起来有二百两:“你哪来这么多钱?”

  沈空青腰板笔直:“我就是一辈子跟你去村口下棋都饿不死。”

  他说着就要躺回去,却被沈君迁一把拉住:“起来,先把莲藕种了。”

  沈空青呆了:“你老人家怎出尔反尔?”

  “反正我老,不要脸都行,你赶紧起来,老二一家都去种豆子了,就我跟你有空,咱两先去种一些,等过两日他们忙完了再过来帮忙。”沈君迁把夹被往床里面推,还把鞋子给他摆好,一副没得商量的样子。

  沈空青崩溃了:“你去请人,请人成不成?”

  沈君迁听了后,拍他的手臂:“有几个臭钱就摆老爷架子,你是不是欠收拾?”

  沈空青欲哭无泪:“明明就是你说话不算话。”说是这么说,还是乖乖起床了。

  沈君迁看着他高大的背影,笑了笑,看着手里的银票嘀咕道:“这孩子,这么多钱就随随便便收着。”趁着沈空青洗漱的时候,回去自己屋里,翻出一个陈旧的匣子,他拿在手上,重之又重的抚了抚带着刮痕的箱面,返回沈空青屋里,把那二百两银票装进去,再重新放回衣柜里。

  这个时辰家里人正准备早食,一会吃了好下地。

  毕竟一整日的劳作,肚子还是要吃饱。

  见一向得辰时末才起的沈空青打着呵欠进厨房,沈泽兰都惊讶了:“大哥你怎起这么早?”

  沈空青看向老爷子:“起来种藕。”

  沈君迁用私房给沈空青置办三亩地的事是经过了两个儿子的同意,他虽然偏心,可也怕晚辈们心里有疙瘩,做事之前都会剖开了先说,也会从别的地方补回给孩子们。

  就拿沈泽兰来说,沈君迁便往给她备的嫁妆里多添了二两银子,虽说跟买地的钱比起来不算什么,但他的做法让人无可指摘。

  沈云华夫妻俩也清楚,老人的私房里多数都是沈申姜夫妇孝敬的。

  拿儿子的钱去疼惜孙子,这换到别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买藕种、请人耙地的钱也都是沈申姜出的。

  沈君迁名下有十五亩水田、八亩旱地,因着两个儿子双双成家,之后便分给了沈申姜兄弟。

  沈家两兄弟和气,关于分家这事也是有商有量,沈申姜夫妇在外做生意,钱挣得快,而且沈空青他们年幼时也多亏沈云华夫妇帮忙照看,夫妇俩合计之后,便将家里大部分的田地分给了沈云华,他们只要了六亩水田,三亩旱地,但因着顾不到地里,就全部交给沈云华夫妇俩打理,除却交税的,然后再分一部分给他们即可。

  后来沈申姜做生意挣了钱,又陆续添了几亩,可以说沈家的家底在南山村是可以媲美村长家的。

  之后沈零榆中了秀才家里不用再交税,每季所获得的粮食还能往外卖掉一些,沈零榆自己也有朝廷奖赏的五亩水田,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君迁会为沈空青做打算的原因。

  沈泽兰将来外嫁,田地是不用分的,家里只要给她备一份丰富的嫁妆便可,那沈云华的那份将来就全是沈川柏的。

  沈零榆将来是做官,可也不能不分田地,就只有沈空青,在外打仗什么都没有,沈君迁偏心他,自是要多考虑。

  家里田地多,沈云华也要卖货,往往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事,所以耙地一向是请村里的人干。

  今年又多了那三亩种藕的地。

  工钱仍是沈申姜结的。

  沈泽兰想着连大哥都避免不了干活,那她更要吃饱一些,这样才能有力气。

  这样想着,便多吃了一个鸡蛋。

  吃了早食,一家人就得准备下地了。

  沈云华夫妇要去挑基肥,沈泽兰则要把锄头钉耙和种子带到地里去。

  沈空青也换上了旧衣,带上斗笠出门。

  他只有三身新衣裳,肯定不能穿着下地,所以翻出了沈零榆的竖褐先穿着,

  袖子与裤脚依旧短了,但好在不影响干活。

  出门那会,天空被朝霞的粉映衬的大亮。

  沈空青挑着粪箕按照沈君迁的指示先去村尾种藕的李家那装藕种,这姓李的人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种藕,因着挣了钱,在村里是人尽皆知,沈空青虽然不认得,但问上一句便能知道是哪位。

  到了李家,还见到其他装藕种的人。

  他也不清楚是主人家还是别家的人。

  沈空青见到了主人家,汉子皮肤晒得黝黑,从汗褂露出来的一双手臂精壮结实,明显是经常做重活的人。

  主人家也从他的面容认出了他的身份,首先说道:“你祖父定了早晚两个品种,早熟的是脆藕,晚熟的是粉藕,我都给你分好了,你跟我来,我与你说道说道。”

  沈君迁向主人家定下的分别是早熟品种白荷与晚熟品种丝苗,这两种藕口感有所不同,所以也分为脆藕与粉藕。

  沈空青弄清楚之后,便先挑着白荷藕去地里。

  后山坡对面是整个村子的农田所在,南山村大部分的田地也集中在这一边,像村口那一块是少部分,种的也大多是麦子之类的庄稼。

  所以平日里只有出来灌水或者除草才能见到人影的田野上,这会落满了人。

  或耙或锄地干着播种的事。

  说来也是巧,沈君迁用来种藕的三亩地正好在荒地对面,两者就隔了条水渠和大路。

  上次过来看见空着也没多想,谁知竟是自己要种的地。

  沈空青把一担重重的藕种放到田埂上,叹了口气。

  没成想避开了开荒,却一头栽在了他家祖父手上。

  沈君迁已经在等着了,见他过来便开始教他怎么种藕。

  被逼无奈,沈空青只有脱掉草鞋、卷起裤腿下田。

  放置一夜的水有些凉,沈空青赤着脚下田那会还打了个激灵。

  种藕其实不难,注意掩埋的高度、须得把藕芽露出来,掌握好这几点就没问题了。

  难的是一直得弯着腰。

  倒也不是沈空青娇气,毕竟从战场下来的人,只是种地的累与打仗的累真的不能比较,弯着腰在地里干一天,比他负重操练还辛苦。

  沈空青还挑着粪箕来回担藕种,扁担磨在麻织成的竖褐上,两个肩膀都给磨疼了。

  好不容易收工了,回去还得浇菜喂鸡。

  看着身姿细挑,同样是在地里待一天还任劳任怨的沈泽兰,沈空青头一回觉得自愧不如。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不要种地的想法。

  曲莲母女负责晚饭,沈空青则是去把菜浇了,完了把鸡鸭喂了,然后才捶着酸疼的腰从侧门过来。

  厨房里的沈泽兰见状,说道:“大哥,一会你泡泡脚再睡。”

  “不用。”他现在累得能随时睡过去,哪还想着去泡脚。

  沈泽兰听罢便没再说,随他去了。

  吃过饭后沈空青回去洗了个澡,用干手巾将沾湿的头发随便擦了擦便上床歇着了。

  翌日一早,沈君迁又过来喊他。

  知道逃不掉下地的命运,他连房门也没锁,因此沈君迁得以在床头叫他。

  依旧是洗漱吃早食踩着霞光去担藕种的日子。

  只是这回到地里,开荒开的投入的杜远志终于发现了他。

  昨日一日,两人就处对面位置,愣是没看到。

  杜远志见他挑着藕种,笑道:“自己来?”

  “去你的。”沈空青把担子放下,啐了句:“你要真是有心,你喊他们过来先把藕种了。”

  “还是得让沈大爷知道知道民生疾苦。”见沈空青挥着扁担过来作势要打,杜远志忙避开:“成成成,不笑话你了。”

  沈空青往荒地那边看了眼,问他:“如何?”

  杜远志摇摇头:“石子太多,开完之后镢头都不知得废掉几把。”

  “慢慢来吧,本就不是容易解决的事。”

  杜远志倒也不是很担心:“行,忙去吧。”

  两人手头都有事做,不可能一直杵着聊天,说了两句话又各自分开忙碌。

  沈空青提着藕种再次下了田,泥浆水裹着健硕的小腿,带来阵阵凉感。

  谷雨谷雨,日子越是临近这时段,南山村的雨便也多了起来。

  早上还好好的天气,到了巳时却下起了小雨。

  山上笼罩着白纱,整片农田都被盖在雨幕中。

  得亏是毛毛雨不影响干活,也好在出门时大家都会戴上斗笠,正好挡了雨水。

  毛毛雨淋在身上一时半会也湿不了身,见没有下大的趋势,众人便还埋首在地里不打算回去。

  也就沈空青嫌戴着斗笠费事把它取了,这会毛毛雨直接打在头上,没一会就披了白白一层霜。

  他抬头看了眼下雨的天,雨珠掉在水面上,却连波纹都荡不起。

  大概是不能偷懒的了。

  沈空青再次俯下腰埋藕种。

  也不知过了多久,沈空青觉得腰都酸了,忽然听见叶天冬的声音:“沈爷爷,青哥,华伯喊我来给你们送蓑衣。”

  沈空青直起身子看过去,戴着斗笠的叶天冬怀里正抱着蓑衣。

  在他左边不远处的沈君迁问道:“怎是你来?”

  叶天冬解释道:“我家的地已经种完了,华伯那边还要一会,便嚷我回家去拿蓑衣过来。”他们两家的旱地挨着不远,就是上下段的位置,现下又是种花生豆子的时候,肯定能遇上的。

  眼见着这雨不大却下不停,沈云华知道他们两人没带蓑衣,那边又忙着走不开,便让先种完的叶天冬跑一趟,回去拿蓑衣过来。

  外人许是看不明白怎么是他送,叶沈两家却是清楚的。

  双腿陷阱泥浆里,一步一步走的艰难,沈空青费了些功夫走出水田,他向叶天冬走过去:“给我吧,知道下雨你还不穿?”

  “你怎连斗笠都不戴?”叶天冬看了一眼他放在扁担上的斗笠,许是随手放的,还把盖面向上,这会都给淋湿了,便取了自己的下来,二话不说给他戴上。

  头上忽然落了一顶斗笠,沈空青疑惑地眨了眨眼。

  叶天冬说:“我就回去了,不碍事,你赶紧穿上。”

  沈空青的眉眼弯了弯:“一会跑快点。”

  叶天冬见他没拒绝,便欢喜地嗯了声。

  沈空青接过蓑衣披上,绑好结,这才拿过沈君迁的那身:“赶紧回吧。”

  “可要我帮忙?”

  沈空青久未干活,人又懈怠,做起事来还不如沈君迁麻利,要换做别家,三亩地两人花个三两天也就种完了,也就他,一天半过去才种了一半不到。

  “不用,快回去。”

  叶天冬抿了抿唇,走了。

  沈空青见他走到大路上才重新下田,把蓑衣给沈君迁穿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7kcy.com。废文网手机版:https://m.7kc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